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线上平台 中国公共招聘网

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线上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时间:2018-11-19

案例背景

小雨,女性,20岁,个性活泼,形象气质佳,大专学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她进入一家经营地在黄浦区的国际物流公司从事单证工作。在工作的两年中,几乎每天都有两小时左右的加班,工作极其忙碌。小雨家住普陀区,每天回家都在晚上9点左右。此外,大量枯燥又重复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上班越来越没精神和动力,逐渐有了转行的想法。于是,她四处求职,曾应聘过行政文员、经理助理、品牌专员、人事助理等等,但很少收到面试通知,仅有几次面试,也未能通过,以至其迟迟无法实现转行愿望。

在沟通的过程中,指导师发现小雨对目前工作并非全无留恋。公司有外资背景,工作有技术含量,薪资满足自身基本要求,这三点仍对她有吸引力。而她第一次萌生跳槽想法,是得知同事跳槽金融行业获得高薪的时候。

案例分析

薪资不如意,绩效不出色,领导不赏识……当职场中遭遇诸如此类的问题,极其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通常,对待这种倦怠情绪,“换一份职业试试”会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然而,有些人成功了,而有些人的结局却并不尽如人意,就像案例中的小雨。那么,她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缺少对转行动机的理性思考。

面对一份天天如此辛苦的工作,小雨却仍然坚持了两年,说明这份工作的吸引力始终存在。她想跳槽的诱因来源于同事的高薪跳槽。事实上,在每份工作从事了12年后,对工作驾轻就熟,逐渐缺乏挑战性和新鲜感,容易产生倦怠,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因素,这样的倦怠被克服了。而小雨的倦怠与不满,由于受到同事成功跳槽的刺激而激发出来,未经合理思考,而跟着感觉行事,这样的决定并不理智。

2.缺少积极的职场心态。

在获知同事进入薪水更高更体面的金融行业时,小雨的心态已然失衡。面对同事的“佳境”,她的第一反应并非积极努力调适心态,化羡慕为动力,而是不断寻找目前工作的缺点:上班远,工作枯燥,常加班等,进一步放任消极情绪扩大,进而对工作滋生倦怠与不满,导致自身就业动力逐步消退,心理学上称之为“选择性消极关注”。

3.缺少清晰的自我定位。

小雨在每一次选择工作时,都忽略对自己的精确定位。第一份工作走了“关系就业”的捷径,她遵从家庭安排直接选择了物流单证工作。此类工作以对内工作为主,工作流程内容相对固定,而就小雨本身的专业和个性而言,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相对更容易诱发职业倦怠。而当职业倦怠问题出现后,既不对以往经验和自身能力重新评估,也不去深入了解目标岗位要求,盲目地想通过转行改变现状,造成求职屡求屡败,转行之路渐行渐远。

指导建议

1.学会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

通常引发情绪的“事件”并非真正问题所在,若采取的措施仅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仍会导致失败。因此,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求职者在面对职业问题时首先需要做的。案例中的小雨认为只要转行就能解决当前对工作不满的问题,而未对原因进行透彻分析,指导师可引导其一起分析当前不满情绪的来源,请其细述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而梳理出真正动机。

2.建立积极的职场心态。

科学调查发现,在负面情绪下做出的决定通常是错误的。这意味着,职场中的正确选择往往以积极心态为前提。因此,在面对外界刺激或不利因素时,学会控制情绪,调整自身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师让小雨尽可能地回忆工作中带给自己愉快感受的部分,例如:公司活动的快乐瞬间,与同事相谈甚欢的场景,完成某项工作的成就感,体面就业带来的心理愉悦等等,帮助她寻找以往成功经验,重建积极的思考模式。同时,指导师可以让小雨记录工作日志,将其中不感到痛苦和厌烦的部分予以记录,以对抗“选择性消极关注”,每周回顾一次,逐步调整心态。在积极心态的基础上,再做去留决定,方是上策。

3.需对自身进行职业定位。

良性职业发展建立在理性职业定位的基础上。在职业转型前,必须为自己明确定位。一是通过定位判断目前的岗位是否真的不适合自己,二是通过定位决定下一份工作该如何选择。与小雨详聊后,指导师发现她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些硬性条件与自身需求相符,但也存在着与自身性格略有冲突的因素。如:工作环境压抑,与人交流少等,这对性格开朗、思维活泼的她来说形成了压力和发展障碍。因此,在重新为自己定位时,小雨必须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再利用swot分析法对自身优劣势和可能面临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定位后作出理智而谨慎的选择。

若经权衡,仍需转行。那么,指导师要引导小雨多问自己几个“能不能”:能不能达到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能不能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工作环境和薪酬能不能符合自身需求?能不能凸显自身优势?等等。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来确定如何选择下一份工作。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