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线上平台

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线上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时间:2017-04-25

伍炳亮, 广东江门台山人氏,现任伍氏兴隆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其创作的1300余款作品, 款款型美韵神, 件件材艺双馨, 为业界所称道, 为藏家所珍藏, 个中精品, 屡获殊荣。 作为“广作” 最具影响力的传承人, 他被称为 “岭南鲁班”。

木工之始———不拘泥于古法

台山市是历代知名木匠的聚集地, 台山家具企业更是如同 “热带雨林” 一样, 在这个地方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伍炳亮正是出生在这片传统家具重镇的热土上。

“小时候, 我们学校隔壁住着一位木匠, 我经常远远地看他干活儿, 刨出的松木花在阳光下金黄一片, 很好看也很好闻。 有一次我偷偷溜进他的工作室, 闻着松木香味儿, 看到满眼的木工工具, 兴奋得不得了, 不知不觉就自己操起工具在松木条上打起洞眼来。 这是我小时候唯一一次 ‘出格’。 但正是这件事, 决定了我的人生轨迹。 从那时起, 我与木工、 家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聊起自己小时候的 “出格”,伍炳亮开心得笑起来。

谈及为何成为一名木匠, 伍炳亮说得益于他的远房堂哥伍仕源。“当时大江公社要造一座办公楼,在全公社征召能工巧匠, 我堂哥伍仕源负责木工这一块工作。 当时他回村招工人, 我积极地报了名。 我虽然年纪不大, 但身体壮实, 所以堂哥二话不说就直接带我去工棚了。” 伍炳亮仅仅花了几天时间,就把工厂里所有活儿都干了一遍。他跟着堂哥学会了木匠的基本功,锯、 刨、 凿、 做, 榫条卯眼, 默默地把木工口诀都刻在了心里。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由于存世的明清家具本来就不多,大量明清家具被香港商人收购,民间所藏珍品已经成为凤毛麟角。那时正在经营古旧家具收购生意的伍炳亮,也不得不对生意格局进行调整。

“那时候收集的家具一般都比较陈旧, 造型老套, 想收到好造型的家具很难。 当时我就想, 何不把它改良成造型好的家具呢? 这样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伍炳亮的一次突发奇想,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我当时看中了一套红木家具,但人家不卖给我, 后来求着人家,才给我一张这套家具的照片。 于是我很快买下老酸枝木料, 邀请一些本地木工, 根据照片, 张罗着做一套红木家具。 我大胆地按桌子的造型风格, 设计了竹节纹鹅蛋凳, 并且做了6个, 一套全新的广式老酸枝竹节纹鹅蛋桌凳就摆在了我面前。 我认为经过改良的这套家具价值, 已经超过了原来那套。 这也是我的第一件家具改良作品。” 自此,伍炳亮走上了对古典家具高仿而不拘泥于古法、 不断推陈出新的道路。

制作传统家具, 要学习经典款式。 但要与众不同, 就要按照自己对家具的理解程度, 来判断哪些地方不足, 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将美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良设计, 这是伍炳亮的技艺特色。 “通过对不同家具的审视, 我会构思出不同的改良方案。 跟医生看病一样, 一看状态就知道用什么药。 对于明式和清式家具, 我不用看原来的样子, 主要看料, 定好造型, 然后调整比例,把家具制作出来。”

“我做的家具都是可以拆装的,基本原则是 ‘一锤一敲’, 即我制作的家具不用化学胶漆, 家具的拼装只靠榫卯, 并且榫卯严丝合缝,这是精品家具制作的基础, 也是优良家具制作的精华。” 这也是伍炳亮传承的古典家具精髓之处。

后来伍炳亮不仅仅关注家具的造型和样式, 也逐渐把家具功能的舒适性纳入进来, 这集中体现在他用海南黄花梨创作的第二个作品———一件宫廷宝座。 该宝座在原件的基础上, 把比例进行了缩小。因为之前这个原件是给皇帝打造的, 宝座比例大小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体结构。 在改良这件宝座的时候, 为了体现舒适功能, 伍炳亮进行了一定比例的缩小, 最后形成造型优美、功能舒适的宝座。

塑造经典———四载磨一剑

2005年, 中国明式家具学会会长陈增弼教授找到伍炳亮, 说中南海需要设计制作一件大屏风。 陈增弼先设计了一个草图, 交给伍炳亮征求意见。 伍炳亮向他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因为该地座屏安放在大型会议厅内, 其整体既不能全部都是过于繁重的雕刻, 以免喧宾夺主;同时也需要显示出场合的庄重以及发挥美化、 协调等作用。 伍炳亮把地座屏的底座做了一些改动, 把底座下边接地处加宽, 上边适当收窄, 这样一是考虑放置屏风后更稳当, 二是在视觉审美上更美观一些。

伍炳亮将设计出的宽5米、 高2.6米的清式檀香紫檀三扇式大地座屏给陈增弼审阅时, 陈增弼十分认可。

经过两年多的制作, 该对地座屏终于面世: 座屏上部为素身边框设计, 整体风格简洁明快; 屏分三扇, 中扇较大, 两侧扇面稍小, 既表达主次有序, 又增加了庄严感;屏座为须弥式座, 高束腰, 上下托腮仿佛教莲台, 做成莲瓣式。 该对屏风整体造型比例协调、 气势宏伟, 底座雕刻技法高超, 甚有宫廷制作风范。

“屏风制作完成后马上就运到了北京。 为了确保屏风的稳定性,陈教授和我商量, 先把屏风在我们公司位于北京分钟寺的展厅放了近两年。 等2008年屏风彻底稳定下来,我们才交给了中南海。”

“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时四载, 其中凝聚了我和员工们的心血与艺术的结晶。”提起这段经历, 伍炳亮至今仍然充满自豪感。

文心与匠心之融合———型美 韵深 材佳 艺精

2016113日, 在台山市举办的明式圈椅技能竞赛大会上,伍炳亮作为特邀评委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 “一件好的作品, 不仅要有精湛的工艺, 更重要的是, 要有独具匠心的设计, 有思想有水平。”伍炳亮说。

如何品赏一件古典家具作品?型、 韵、 材、 艺! 这既是伍炳亮从事传统家具仿制、 改良与创新设计数十年来的积累, 也是他对古典家具文心与匠心契合的思考。 “一件好作品要型美、 韵深、 材佳、 艺精, 把人文情怀与木工制作融合统一,使古典家具焕发时代生机。”

从材料选配上来看, 为了使制作出来的家具纹理协调统一, 伍炳亮对家具材料选配非常严格, 有些家具的配料甚至耗费10多年才得以配备完整; 从造型上来看, 伍炳亮将其几十年从业历程中搜集到的经典款型、 图样融会贯通, 以集大成的表现设计出许多当世佳作。

在伍炳亮看来, 工匠精神并非只是一句口号, 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对传统家具设计制作艺术的孜孜追求和身体力行。

伍炳亮说: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精益求精。 我在传统家具行业从业38年来, 凭着对传统家具的热爱, 不断学习、 研究。 为设计制作好一件作品, 从定位、 设计, 到选料、 开料、 配料, 我都亲自参与, 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

从大江镇驶入台开高速沿途,一座飞檐翘角的宏伟建筑尤为引人注目, 这就是伍炳亮筹划建设的中国黄花梨博物馆。 不久的将来, 伍炳亮珍藏的1200多件古典家具作品, 将在其中展示, 成为国内传承和弘扬古典家具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 “艺术高地”。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