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线上平台 中国公共招聘网

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线上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2021-03-11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成为连日来的热议话题。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是重要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为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新时代呼唤技能人才转型升级

202012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深刻阐明了技术工人队伍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意义。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尤其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立足科技创新一线,许多代表委员切身感受到了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加码。

两会开幕的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戴天方还在生产一线上,进行重要产品的技术攻坚。近年来,他带领名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重大项目攻坚时体会深刻:“第一产业的所有创新成果、技术更迭都体现在产品上,而产品升级离不开制造者,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建立起综合型的知识体系,锤炼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操作技艺。”

在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看来,技术突破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去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背后,就有徐工集团的领先设备和技术工人撑起“涡轮加速”。“我们重视引导培养他们在生产一线参与技术革新,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标准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创新创造。”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优化供给结构,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处于产业一线的技能人才是关键要素。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设备部主任郑裕财在车间调研中,对此感受颇深:“眼下国内制造业蓬勃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从毛胚到成品制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工人精细加工,不能出现丝毫误差。”

“目前培育技能人才不能是简单培养操作工,而要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建言,“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培养懂得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国际化技能人才,了解世界技术前沿,让中国工业技术引领行业、引领时代潮流。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支撑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需要补足的缺口还很明显。226日,人社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2以上,岗位和劳动力之间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但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间还存在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从建筑工地上成长起来,在过去一年履职期间,他收获了许多建筑工人的心声:“现在对建筑工人技术的质量、精度、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工艺逐步跟不上时代发展。”在邹彬看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高素质建筑工人的缺口会更加明显,急需推动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型。

产教融合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成为一道“必答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破题路径。

近年来,从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到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产业链与教育链协同配合,有力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校企“冷热不均”、政策执行成效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投身技能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已经是第三次在全国两会中提及“产教融合”相关的建议。他关注到,目前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市场占比达80%以上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度不高,大部分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缺位。他建议,优先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发挥作用,推动产业导师及课程进学校,试点培育产教融合型行业。

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受到代表委员关注。作为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杨珍发现,很多中小微企业仅仅把产教融合看作顶岗实习。她呼吁,加快建立融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产教融合发展基地为平台,推动兼具工匠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校企共同体”建设。

促成校企精准合作的服务平台需要健全。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地方职业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关于人才供需、项目研发等各类信息,向校企双方提供精准信息发布、检索、推荐等服务,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和实效性。

此外,还有代表委员建议,加强产教融合政策落实的监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配套细则缺失、各部门综合协同参与不足等现象,“明确产教融合政策监测机构和监测范围,培育或者遴选第三方的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成效监测机构,保障有关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地生花’。”

让技能人才有干劲有奔头

近年来,技能人才迎来春风徐徐。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健全技能竞赛体系,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各项利好政策让技能人才变得“有奔头”。代表委员们建议,持续优化人才使用平台、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

在建筑等人员流动性大的传统产业,青年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凸显。邹彬建议,打造新型产业平台,推广装配式建筑产业,把工地搬进工厂,建筑工人在工厂中进行各类基础加工,再到工地拼装,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精度,还能为工人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对青年技能人才更有吸引力,例如中建集团的装配式建筑工厂,青年技工的占比远高于传统建筑工地,人员流动小,管理更集中,企业还能有计划地对工人进行长期的技能再教育,形成“人才队伍优化培育——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双向良性循环。

做好人才评价,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今年把目光聚焦于此,他建议指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自主评聘体系,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五个等级的基础上,由企业、行业自行建立技能等级晋升评聘机制,如首席技能专家、资深技能专家、技能专家等,评聘过程中采用以业绩贡献、创新成果、带徒培养、综合技能水平、年度绩效考评等为指标的评价依据,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通道。

完善薪酬激励政策,让一线工人能够安心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有限公司洛阳制造运营中心正极制卷班长邢京龙发现,薪酬待遇是产业一线拴心留人的重要因素。他建议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将按工作时长进行工作分配的方式,变为按技能等级分配,让更多青年技术工人愿意扎根一线历练创造。

迈向新征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力。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