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中午都要来巡查,一直到下午,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入夏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护林防火任务更加繁重,金沙县岚头镇岚丰社区护林员刘国明每天上山巡山,奔走于山路之间。
刘国明是岚丰社区居民,一家4口人。2014年因为出车祸导致右手截肢,家庭一度陷入贫困。但刘国明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而是从中磨炼了坚强的意志。
2019年,社区为刘国明提供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刘国明一直努力克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于2019年底成功摘掉贫困帽。
刘国明说:“政府给我安排了一个生态护林员的工作,每月有800元的工资。”
在金沙县,护林员、护洁员、护路员等“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全县“十大员”在岗5954人。2018年、2019年累计发放补贴6102.4万元,实现人均增收近万元。
金沙县取得的这一成果,是贵州省近年来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用活用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坚持合理合规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加强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贵州推进就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今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个性化就业援助,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对仍然难以实现就业的,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
《意见》提出,要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扶贫政策,也是一条贫困户增加收入、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针对“年龄偏大、无技能、弱劳力、无资本、有负担无法外出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可有效激发他们的脱贫斗志。
今年4月初,独山县基长镇基长社区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甲台组村民白贤良妻子多年的脑梗病越发严重。虽然通过落实系列帮扶政策,白贤良一家三口已于两年前顺利脱贫,但现在,要照顾妻子的他一时间不能外出务工。突然之间没有了收入,返贫风险很大。
经过深入研究,基长社区迅速跟进了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等帮扶措施,将白贤良聘为社区保洁员,通过社区劳务公司为他儿子在外谋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同时强化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追踪,有效消除了他们一家的返贫风险。
乡村公益性岗位不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门路少、转移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等问题,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对推进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州将筑好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总结推广从江县成立劳务公司和护路合作社,整合政策、整合资金、整合力量的做法,让公益性岗位发挥最大效用;支持劳务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组织协调好新增乡村公益性岗位有关工作;帮助指导基层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